仙女镇龙川街是一条古老的街道,这条街过去曾叫“大街”或“老大街”,街道呈东西向,长达3华里,由一条线上的东、中、西3段街道组成,称为东大街、中大街、西大街。现解放路西段过去叫“新街”,东段又叫“义学街”。路面以条石铺就,下有污水排放道。由于其形状像一条弯弯曲曲的长龙,又紧靠古老的运盐河,因此而得名“龙川街”。 清康熙以后,仙女庙逐渐成为江苏省最大的木材中转市场和著名米市。龙川街沿河一带,米行林立,停泊在河中的舶粮船“连舫逾万艘”,长达数里。龙川街上运米工箩担接箩担,号子声终日不绝,5个码头的摆渡船来往如梭。每日出江大米五六千石(一石为斤),高峰时达一万余石。随着米木业的兴起,带动了龙川街商业的繁荣。街边店铺如林,绸布、烟酒、茶食、盐酱、药材、银楼、南北货、京广货、铜锡器、花粉、钱庄、皮毛、盆桶、嫁妆等业俱兴,酒肆、客栈、当铺、茶楼应运而生。民国初期还出现了推销洋货的“五洋”(指洋油、洋火、洋烛、洋碱、洋烟)业,整条街上约有商号多家,购销旺盛,热闹非凡。民国二十五年()三元桥建成后,行人无需渡河,到龙川街非常方便。龙川街的菜市口,一派繁忙,经常出现行人摩肩接踵的拥挤现象。龙川街较为发达的是布业与南北杂货店。民国间,有布绸商号20多家,较大的布店有荣昌号、泰源、源盛等,其中荣昌号是行业老大,年销售额为20多万银元,居同行业之首。民国后期南北杂货店最发达,时有41家,从业人员0多人。经营大户以批发为主,兼营零售,其中德昌号最大,有资金3万银元,雇工30多人。嫁妆店则集中在南大街。 章台旅馆龙川街上还以经营土特产名声远扬。“同春”茶食店的“蛤蟆酥”香甜脆酥,脍炙人口;“三星阁”的茶食制作精细,外形优美;“同兴源”的盐京江脐,咸淡适中,外硬内松;在西南街扩建的大同茶食点,改名为大兴馆,其盐京江脐同样有名;“吴正泰”香店、德大酱坊在苏北地区享有盛誉;“天顺兴”牛肉店的香牛肉久负盛名;“方太源”炒货店生产的麻油香溢街头;“义兴祥”铜锡店加工的茶壶、酒壶、手炉、灯盏等刻有人物花鸟,惟妙惟肖;“谢馥春”香粉铺在苏北地区首屈一指,民国初年其香粉在全国国货展览会上获三等奖,香珠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银奖。 龙川街龙川街有众多古迹。王景琦故居至今保存基本完好。该故居门楼有三,两幢三进,分别由天井以及偏门相连。后进为木结构楼房,门厅以水磨砖对缝砌成。整体建筑紧凑严谨,构造精致。王景琦是光绪二十八年()举人,以知县分发广东,辛亥革命后为江苏省议员。此外,王府(王景琦之父王均甫住宅)、章台旅馆、观音庵等房屋结构基本未变。但因历经变迁,亦有许多古迹不复存在,如双星巷内的两颗陨石、清中期徽州木商建筑的徽州会馆、江石溪住宅等已经湮没。(江川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80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