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题:从城市“打工仔”到自己当老板——平台经济助“新农人”返乡创业新华社记者侯雪静、王博“这是我们陇南刚刚上市的核桃……”直播间里,梁倩娟手捧一袋核桃,面对手机,向全国消费者介绍陇南核桃的特色。从网店销售到直播带货,一有机会,梁倩娟就推介家乡的农特产品。“这两年我一直在直播带货,粉丝45万啦。”梁倩娟说,仅今年3月以来,她已经开展了多场直播活动。眼下正是核桃的收获季,新鲜核桃源源不断从梁倩娟的网店走向千家万户。线下万水千山,线上近在咫尺。35岁的梁倩娟是甘肃省陇南市徽县陇上庄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当地人亲切地称她“梁掌柜”。从事电商多年,她将家乡的核桃、毛栗子、土蜂蜜、橄榄油等农特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年,在广东打工的梁倩娟得知陇南市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就辞职回到家乡,投身电商创业,次年创办了自己的网店“陇上庄园”。梁倩娟的网店给大山里的小村庄带来不小震动。不少乡亲都不相信,凭靠一根网线、敲敲键盘,就能把地里的庄稼、树上的核桃、山里的野菜变成钱?梁倩娟一次次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她不但把家乡的土特产卖了出去,还越卖越俏,让家乡土特产成了网络平台上的“香饽饽”。近8年的时间,网店年销售额已从创业初期的6万元增加到多万元,还带动余户农户增收致富,其中有多户是曾经的贫困户。梁倩娟是众多在平台经济推动下,返乡创业大军中的一员。如今,陇南已开办网店1.4万家,一批像梁倩娟一样的“新农人”正借助平台经济,带着深山里的“宝贝”走出去。互联网电商平台是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的重要渠道,也将是汇聚社会各界力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以国家级电商平台“平台”为例,“自年1月1日正式上线运营以来,平台累计交易额亿元,年以来交易额56.3亿元,‘平台’将为巩固脱贫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平台”负责人孙娟说。“90后”小伙魏少桢,大学毕业后返回老家河北邯郸鸡泽县创业。他带领老乡将“饲料玉米”改种“水果玉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一路下来却卡在冷链运输费太贵、保鲜难上。最终,他尝试用新的运输模式,每天早晨5点新摘下来的玉米第二天就能送到城里人的餐桌,最远卖到广州、东莞、佛山等地。老乡们说:“一亩地收入增长7成,以前种玉米种的是‘温饱’,现在种的是‘小康’。”老乡增收致富了,魏少桢也利用平台经济的优势,走出了自己的创业路。他研究网络销售特点,寻找销量增长突破口,将包装改成“4根装”“1根装”……如今,他一天最多能卖出10穗玉米。长期研究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崔淼认为,互联网平台连接起产业上中下游,形成共振,产生巨大溢出效应,推动技术、资本、产品、服务等资源在农村落地,弥补城乡间“数字鸿沟”,优化资源配置,凝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巨大力量。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585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