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咨询在线网 http://www.zgbdf.net/ 烟桥村,在佛山南海九江镇,起了个大早前往了一趟。 两程巴士,终于到“桥南”站,再步行一段路到村口,沿路都是桑基鱼塘,村里还有旅游导览图,看得出村中曾经下过一番心思打造古村旅游。 进村口被一面墙上并列的四扇窗户吸引了过去,中式的青砖墙,墙面已经斑驳,但西式造型的窗户非常引人注目,艳丽的颜色和灰塑,精致又洋气。 旁边的巷口写着“兰桂坊”三字,自然令人想到香港那条有名的酒吧街“兰桂坊”,本以为纯属巧合,但没想到还真有渊源。 据说,房子的主人叫何星桥,当年在西欧生意做得很大,在港澳商界也算风云人物,家乡这所房子本是一处书舍,何先生希望子孙“昌盛显达,兰桂腾芳”,便将书舍取名“兰桂坊”,后来,其后人移居香港,买下中环一片地,便将“兰桂坊”之名引用了过去。 村口的榕树上挂着不少红绸带,而在榕树下的香炉前,村里的狗睡得正香,旁边的农家小店售卖着自家种植的土特产。 正值炎夏,此时村民大多在屋内纳凉吧,巷子里甚少见到行人,不远处有一块方形空地,几块旗杆石立在墙边,旁边写着“古词旧址”,想必是曾经在运动中祠堂被拆了留下的。 往前走,青砖墙上贴着古训,一幅“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比起激昂的口号标语,更藏着古村的文气与阅历。 窄窄的巷子,左侧多为岭南老屋,而右侧多为类似别墅的新楼了,新与旧之间看出历史的变迁。 一抬头,在窄窄的巷子里藏着一个门楼,上写“烟桥正道”,字体古拙而凛然,“正道”是明示做人要行事端正,地有句民谚:一入烟桥,必行正道,应该算“烟桥正道”的来历吧。 而“烟桥”,在哪里呢? 入了门楼,长长的古巷,静谧幽长,都铺着平整光滑的麻石板,两边的镬耳山墙,高低错落,古朴的门扣,散落着古巷人家的陈年旧事。 村里还建了个“烟桥图书馆”,旁边还有村史馆。烟桥村历来所出人才不少,单清代就出了七八个进士和举人,其中嘉庆年间任兵部主事的何文绮与岭南画派著名画家何丹山,是最令烟桥村人感到自豪的历史名人,之前经过的门楼上“烟桥正道”四个字便是何丹山所提。 巷子的出口处,见一“郡国乡贤”的石刻,便是光绪帝为表彰其贡献所赐的。 进士何文绮,曾任兵部主事,但为人低调,痛恨奢靡腐烂的官场做派,毅然解甲归田,但后来外敌入侵中国时,他却挺身而出,三元里抗英斗争中,与林则徐一起运筹帷幄。 旁边茂密如伞盖的古榕树,树下纳凉的老人家告诉我,它叫“国事榕”。 看似几棵,其实本是一棵,从古时起,每当国家有大事发生的时候,村民仿效结绳记事,将大榕树的分支或气根拉去地上引种,孕育出一棵新树。比如,改革开放时引种了一根,香港、澳门回归时又各引种了一根,加上古时的那些,这棵榕树也就成一片“树林”了。 更有趣的是,古榕树的一部分还将一座砖塔紧紧的包了起来,看来,无需远到东南亚,在村中便能见到“树包塔”了。 而在榕树边上,一条不起眼的木桥,实在想不到它就是村名之由来的“烟桥”。 其实它本名“燕桥”,因为全村的布局,如果从上空看就像一只飞翔的燕子,但由于河水之故,经常水汽蒸腾,令桥身周围犹如烟雾缭绕,便渐渐被叫为“烟桥”了。而桥下的这条河也是一条“护村河”,整个村被它团团的围起来了。 看似简陋的木桥其实相当厚实,桥下是结实的木桩,建于明朝正统年间的小村,已经快年了,村民们日日在上面来去。并且中间的一段是用活动的柚木板搭建,如果有船需要经过的时候,只需将中间木板抽起,便能过船了。 一南一北,烟桥和门楼隔巷相望,从这头到那头,不正好就是“行烟桥,走正道”么? 桥畔,池中密密的荷叶随风轻摆,塘边的老屋里,阿婆在门外洗衣,在另一边,竹竿上挂满了渔网在晾晒,如果没有我这样的游人惊扰,就是一幅烟水明丽的古村图。 在另外一侧,就是全村最重要的何氏宗祠了,祠堂门上的对联也是何文绮所提,“云礽仪水部,坊表重烟桥”,也由此可见,在他题对联之前已经叫烟桥村。 跨过高高的门槛入内,祠堂为两进式,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侧放置着很多龙舟,而且与普通龙舟不同之处在于,它细长而狭小,似乎只能做5、6个人,也不放置在河涌淤泥中保存。 后来才知,村子里有在重阳节赛龙舟的习俗,这些龙舟就是在那时候用的。 另外一处景观便是在祠堂外面,排列着很多旗杆石,紧紧挨挨地在靠在水塘边,静静讲述着村子曾经的辉煌。 烟桥村不大,一两个钟头便可以逛逛完,但村中沿途看到的古训、图书馆、正道讲堂却给人留下与众不同的文化印象。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77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