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2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公益中科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1128/5882589.html

第二章酱香腌滋

在古镇走上一圈,水廊人家的屋前屋后,一排排酱肉咸鲞比邻而挂,吸尽阳光的恩赐,满溢出的醇厚肉香随那微风的吹刮,将整个小镇笼上了一股咸香味,味道再浓一些,或许还会给人置身海滩的错觉。

一旁的乌篷船悠悠撑过,前方酒家的杏黄旗轻轻飘摇,此时吃客,不如上老酒一壶,酱肉三斤。这才是地道的越乡景趣,好一番人间天堂。

绍兴腊肠——瘦而不柴透奇香

腊肠,顾名思义,就是在腊月制作的香肠。其与酱鸭、鱼干还组合成了绍兴年货三味。

腊肠最早源于南北朝以前,始记载于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的“灌肠法”,其法被沿用至今,因此中国各省市随处可见腊肠的踪影,有粗而短的广式腊肠、偏辣的四川腊肠、烟熏的湖南腊肠…尽管有这么多口味的腊肠出现,但绍兴依然存在有一个神奇的地方,被称为全中国最会做腊肠的古镇——安昌。

安昌腊肠可称得上是安昌的特产了,四季都有,又以冬季的最佳。镇上有位喜好说书的老师爷,常搬个矮脚凳,端壶茶坐在自家院门口,身边围满了前来听故事被逗得笑哈哈的小伢子,就连我都去凑过几回热闹,初中以前但凡被老师夸奖了的作文,其素材皆源于这位老师爷。

据老师爷所说,安昌的腊肠出自于明嘉靖年间。起因是镇上一位大户人家的老爷喜欢吃肉,雇佣了多位厨子都烹制不出满意的味道,无意之中尝到了新来的丫鬟带来的一盘肉肠,竟然味美无比。老爷食后大喜,命厨师以此为法进行大量制作。结果一传十,十传百,肉肠制作的办法在镇上就流传开来了,久而久之,每年的入冬时节,家家户户就开始自制腊肠。传到现在,安昌腊肠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腊肠出产地。

安昌的腊肠都是当地居民纯手工制作,哪怕到了机器业发达的现在,安昌居民还是坚持靠着自己的一双手自产自制。琐屑的制作过程最考验制作人的耐心了,当地居民倒也是不急不躁,从食材准备到食用都依照步骤一步一步进行,丝毫不偷工减料。祖母也喜欢自己在家制作腊肠,她常说:“这吃进肚里的东西呀,马虎不得。”立冬之后,天刚蒙蒙亮,祖母就会背上背篓赶往菜市场,细心地挑选上等优质的猪小肠和猪后腿肉,直到中午才满满当当地背回家。于是那一整个下午,全家人就在厨房为腊肠的制作忙碌。

灌好的腊肠会被祖母挂在临街的廊棚里,那里是最通风的地方,可以加快吹干香肠的水份,也便于日后的食用和保存。“怎么大风越狠,我心越荡~”这大概就是安昌腊肠的内心独白吧,悠悠岁月里,经受住了多少肆虐地北风,才承载出如此浓厚的腊香味。

如果说其他地方的年味是高高挂起的红灯笼,那在绍兴,年味就是一串串挂在门前的腊肠,在阳光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调戏你的味蕾。

不同于一般香肠的美丽包装,黑乎乎的腊肠看起来很是简陋,但你可别被外表所欺骗了。想吃腊肠的时候,就跑去廊棚割一节下来,放在米饭上蒸熟,油滋滋的,渗出浓浓的酱香和独特的烟熏味,还未出锅就已经被馋得流口水了。

融为一体的肉和皮咬下去,浓郁醇厚,回味无长,连带着米饭都换上不一样的食香,越嚼越香,要我吃上十碗饭,那也是能够的。倒也真真是“虽然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在绍兴,还有一种独特的搭配:黄酒加腊肠。切一盘腊肠端放在圆桌上,再倒一碗熨好的黄酒,左手端酒喝一口,右手再夹一片腊肠咬一口,一喝一咬之间,就连神仙都没这么逍遥。

(本文用图来源于网络,请原作者与本人联系)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8188.html
------分隔线----------------------------